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 正文
碳信用额度制度被钻空子 助长有害制冷气体生产

发布日期:2012-12-15

  美国《纽约时报》报道,联合国的碳信用额度制度旨在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方式延缓气候变化。可悲的是,一些气体制冷剂生产商却利用这一制度大发横财。他们大幅提高可加剧全球气候变化和破坏臭氧层的制冷剂产量同时采用效率低下的生产工艺,以产生更多废气,而后通过处理废气获得碳信用额度并在国际市场上销售。碳信用额度交易已经成为他们的一个主要收入来源,可占到总利润的一半。
  减少1吨二氧化碳排放只能获得1个碳信用额度,而处理1吨生产气体冷却剂所产生的废气却可以获得超过1.1万个额度,原因在于这种副产品能够产生巨大的全球温室效应。碳信用额度可以在国际市场上销售,每年的销售额达到数亿美元。出售碳信用额度的收入促使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工厂提高气体冷却剂的产量。这种做法将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因为气体冷却剂本身就能加剧全球气候变化,破坏臭氧层。
  2005年以来,已经有19家工厂因处理生产气体冷却剂产生的废气,而后通过出售碳信用额度攫取丰厚回报。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他们提高气体冷却剂的产量。居高不下的产量不可避免地导致气体冷却剂价格走低,让使用破坏性较低的制冷气体的空调厂商倍感沮丧。
  联合国和欧盟试图通过制定新规或者颁布禁令的方式打击这种做法,但这种努力面临相当大的挑战,甚至是一种冒险。中国和印度厂商坚决抵制这种举措。现在,碳信用额度交易已经成为他们的一个主要收入来源,占总利润的一半。令很多环境专家感到担忧的是,如果这些厂商没有因为处理废气得到回报,他们可能直接将废气排到大气中。欧盟宣布2013年起将不再接受所谓的“废气信用额度”。与此同时,联合国也减少制冷剂厂商未来合约的碳信用额度。但评论人士指出这一举措很难立即发挥作用,因为相关合约要在几年后才能到期。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卸任主席马丁•赫森表示:“这种做法在政治层面上面临难度。”中国和印度在这个理事会都有代表,新任主席段茂盛也是中国人。
  碳市场咨询公司IDEAcarbon技术部门负责人大卫•汉拉罕表示,每家制冷剂工厂每年处理废气获得的收入平均在2000万到4000万美元之间。一些中国生产商表示,如果不能因为处理废气获得报酬,他们可能将废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这种做法在绝大多数发达国家是非法的,但在中国和印度仍旧是一种合法行为。
  华盛顿环境调查局的塞缪尔•拉布德表示,受碳信用额度交易利润的诱惑,这些工厂不仅提高制冷气体的产量,同时还采用效率低下的生产工艺,以便产生更多废气。根据斯坦福大学法学教授迈克尔•瓦拉进行的计算,在碳信用额度价格较高同时制冷剂因供给过多价格走低的年份,制冷剂厂商的碳信用额度交易收入几乎达到制冷剂销售收入的两倍。
  在意识到这个问题后,联合国自2007年以后再没有将碳信用额度分配给任何进行废气处理的新工厂。2011年11月,联合国宣布更改合约,将处理废气获得的碳信用额度从原来的相当于制冷剂产量的3%减少到1%。然而,即使经过这种修改,因处理废气获得的碳信用额度仍占最大比重。2012年,将有18%的额度分配给这19家制冷剂工厂。相比之下,分配给2372家风能发电厂的额度只有12%,分配给312个太阳能项目的额度更是只有0.2%。
  拉布德希望任何人都不要购买这些制冷剂工厂的“有毒”额度,让它们在碳市场上没有容身之地,进而让它们快速消失。汉拉罕指出制冷剂工厂的额度至少应该低价出售。然而,即便降低价格,19家制冷剂工厂未来8年的碳信用额度交易收入也将超过10亿美元。

浙公网安备 33018502001262号